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2018-08-04上传
暂无简介
文档格式:
.docx
文档大小:
29.05k
文档页数:
21
顶 /踩数:
收藏人数:
4
评论次数: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系统标签:
语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教学重难点: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出,“者”就是„„的人。师板书“陶”字。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师解释《陶者》课题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样的房子?出示生字。lnchnzhn鳞臣沾(碰到)全班背诵这首诗。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完成练习册。五、板书:陶者chn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zhn十指不沾泥,lnln鳞鳞居大厦。池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二、读诗。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4.师小结:指导朗读、背诵。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试背。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池上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在理解古诗诗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揭示课题《登鹳雀楼》(板书)2、解题: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1)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2)指名读古诗,正音。2、理解诗句意思。(1)、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2)、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四、小结:本诗前两句写景,仅用十几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后两句借景喻理,深刻而贴切。真不愧为千古传颂的不朽之作。板书: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抒情所见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色与动物?(牧童、黄牛、蝉…)2、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的?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七、板书设计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教学重点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1、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2、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3、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板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意思。教学过程:(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习,理解诗义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 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 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3、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总结 板书:《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宿新市徐公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 天的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出示诗文内容。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菜”五个生字。(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 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愿意) 2、集体交流: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 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墨梅》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本首诗。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 2.抓住“清气”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气”入手,弄清诗中“意象” 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咏梅的诗,诗题叫《墨梅》。(板书课题) 1、作者,元末明初,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 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这首《墨梅》便是王冕 的代表作《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2、想想“墨梅”是什么意思?(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反复读,出韵律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相关文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