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 -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2024-05-14上传
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论文,情感,美术,潘玉良,中的情感,毕业论文,感情,绘画的
文档格式:
.doc
文档大小:
355.0k
文档页数:
13
顶 /踩数:
收藏人数:
0
评论次数: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经济/贸易/财会 -- 
文档标签:
系统标签:
要:潘玉良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她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女画家之一。她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她确实幸运的。出生于封建社会,却因为“5.4”运动,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正式因为她那非比寻常的一段经历,从雏妓转变为一名著名的女画家,这种传奇的经历充满了苦难艰辛,这种苦难人生与个性相结合,在她的绘画中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情感。本文主要按潘玉良生活的阶段,结合潘玉良生活的背景,研究她绘画中的情感。关键词:生平事迹;生活背景;绘画创作;情感panyuliangpaintingemotionalabstract:panyuliang,legendaryartistsmodernchinesearthistory,shemodernchineseartoneimportantfemaleartist.throughupsherlife,reallylucky.feudalsociety,"5.4"movement,hassinceembarkedart.formalexperience,becauseherextraordinaryperiodtransformationfromchildprostitutesfamousfemalepainterlegendaryexperiencesufferinghardships,sufferinglifeherpaintingsshowinginterestingemotions.mainstagepanyuliang,combinedpanyuliang,studyemotionsherpaintings.keywords:lifestorybackground;painting;emotion前言:艺术源于生活,而艺术家的情感也源于生活,因此,一切艺术的创作又都源自于生活中的情感。[1]本文正是通过艺术家的生活来研究艺术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潘玉良就是一位生活经历丰富的女画家。因此在她的画面中自然也蕴含了她绘画创造的情感。正是因为情感是源于生活的,所以本文就将从生活的层面来研究其绘画中的情感。她的一生两次赴法留学,在两次留学期间和第一次留学回国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创作,其中作品均涉及到她创作中的情感。引自《艺术学概论》,杨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论潘玉良绘画作品中的情感鉴于本文只是根据潘玉良生活的阶段来研究她绘画中的情感,所以,对于她的生平事迹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潘玉良于1895月14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后因双亲和姐姐离世成为孤儿。寄居于舅舅家中,舅舅后来因为负载累累将14岁的潘玉良卖到了芜湖的一家妓院,妓院的百般无奈。1913年,新上任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花应酬之际来到了潘玉良所在的妓院,潘玉良也由此邂逅了潘赞化,命运发生了翻天地的变化,潘赞化将潘玉良纳为自己的小妾,并亲自为她取名潘玉良予以一块良玉之意。新婚后,他们迁居到上海,与洪野先生为邻,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她的艺术之路。1919年,国内爆发了“5.4爱国运动”,随着“5.4运动”胜利,国内的一些高校开始招收女大学生,潘玉良有幸成为上海美专的一名学生,师从王济远,朱迄瞻。后因为被人识破了她曾是青楼女子的身份,一些大户人家的小姐羞于与潘玉良为同学,要求刘海粟开除潘玉良。看似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已经止步,但是她却有幸于1921年考取了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达仰,西蒙。1925年潘玉良考入意大利国立美术学院,且于1926始学习雕塑。1928年第一次回国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细化系主任,后又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由于种种原因第二次去法国留学,这一去成了永恒,直到1977年长眠于法国巴黎时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她的作品于1978年在巴黎期间的挚友王守义悉数带回祖国。[2]二:潘玉良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由于人生活的不同阶段会对人的创作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潘玉良绘画作品的研究主要也是根据她生活的阶段,大致是:第一阶段是她第一次从祖国出国留学时期,第二阶段是潘玉良学成回国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潘玉良第二次去法国留学的时期。[3]早期(1919-1928)潘玉良的艺术之路是艰辛的,但是却又是幸运的。婚后与潘赞化迁居上海,有幸与洪野先生为邻。在耳濡目染间收到了洪野先生的启发,后来因为“5.4”运动爆发,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招收女大学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便是其中的一所。作为潘赞化一生的挚友、“5.4”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鼓励有一定绘画基础的潘玉良去试试,就这样,潘玉良义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因为在一次外出写生中,一一时兴起,唱了一曲让众人识破了她的身份,一些大户人家的女子羞于与潘玉良同学,当时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于10年裸画风波处于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中,刘海粟站在大的利益背景下开除了潘玉良。1921年,安徽有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潘玉良获得了公费去巴黎留学的机会,同去去的还有安徽才女苏雪林。[5]潘玉良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1925年考取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并且在图1《红衣主教》1926年学习雕塑。这是潘玉良第一次留学期间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红衣主教》(图1)。红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她追求光影和色彩。画中的人物双目紧缩,目光犀利而不失威严。在巴黎美术学院,玉良也师从柯罗,柯罗的一生因为目睹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的历程,所以他的绘画中就包含了多家的流派,玉良早期的作品我们也可以窥见不同流派的痕迹。这幅画虽然不易看出其中蕴含的情感,但是从绘画的塑造、色彩等方面我们看到潘玉良绘画基本功的扎实。上海商务书局1934年出版、1935年再版的《潘玉良油画集》[6]中收录了潘玉良第一次留学期间的作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是潘玉良1925年创作的《白菊》(图2),菊花这一元素是玉良画作中常常出现的。在接下来玉良的作品中也不乏自画像,通常在玉良自画像的背景中就会出现菊花,关于菊花有两种版本:1、玉良用2《白菊》菊花来自喻,用菊花的清新、淡雅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孤傲,2、菊花是潘赞化最爱的花,玉良是借菊花表达自己对潘赞化的思念。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是啊,当初被刘海粟开出,而现在却可以离开世俗的眼光,为何不庆祝下呢?潘玉良始终无谓别人的眼光,在自己艺术的世界徜徉。本功的扎实,在结合潘玉良被刘海粟开除后的执着,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潘玉良创作的情感源于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绘画的机会的珍惜,在加上自身对绘画的喜爱。(晚期作品中提到以自己为裸女题材的事件,来表现潘玉良在无奈的大环境下表现出的对绘画的热爱,此处略过。)引自《安徽才女苏雪林与潘玉良》,石楠,《江淮文史》1999年01潘玉良1928年回国之后的日子是幸福的,在她回国之际,刘海粟就邀请她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同时她还于1930年兼任、1931年专任中央大学教授。这是社会对她的肯定,她当之无愧。回国的日子可能是潘玉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社会对她的肯定让她 的工作顺风顺水,然而快乐的夫妻生活也是她创作的重要情感之一。 这段时间里,潘玉良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这是1931 年深秋时节,潘玉良的作品《我的一家》(图3),画 面中拿着调色板画画的是潘玉良本人,不言而喻,后面戴着眼镜的 就是潘赞化,图中的少年是潘赞化与原配的孩子潘牟,整个画面中 构图饱满、紧凑,结构安排非常的巧妙,画面的背景也是一家人在一 起的幸福画面,表现的就是一种一家人团圆时的其乐融融,画面的背 景符合潘玉良当时生活的状况,回国后的潘玉良就在这一家人生活在一的环境下,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在这边顺便提一下,潘牟不是潘玉良的亲生骨肉,潘玉良一生中 没有自己的孩子,在上海美术专科读书时怀过潘赞化的孩子,但是却为了求学,忍痛打掉了 自己的孩子,伤心是肯定的,随后因为潘赞化原配的孩子出世给了潘玉良一些安慰。虽然, 自己婚后与潘赞化的幸福生活因为潘赞化的原配的到来而变得尴尬。 4),这是回国期间的作品,是对潘赞化肖像的速写。 《春之歌》(图5)也是潘玉良第一次留学回国之后的作品,画 面呈现的是一片祥和。画面中红花绿树,色彩明丽鲜艳,多个女子 盘膝而坐,在漫不经心的嬉戏,中间站着一位洋溢着幸福的女人, 似乎是对潘玉良回国期间幸福生活的写照,(潘玉良的多幅人体 创作都是以自己为原型的[9],在下文有介绍)她们似乎在交流。谈心的画面其乐融融,无论是从色彩,构图,还是表现的内容,都迎合了当时潘玉良回国后与家人在一起生活的幸福、 开心、快乐的心境,潘玉良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其中都表现的是其乐融融的画面。 有幸在《潘玉良绘画艺术研究》中看到过一幅潘玉良描画潘赞化和潘牟的画作。画面中 的潘赞化与潘牟的父子情谊亲密无间。但由于资料有限,无法展示图片资料。 1939 年,潘玉良创作《屠杀》,来祭奠逝去的国人。(图片资料不详) 1937年,国内发生了抗日战争,抗战期间,她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当时的现代主 义艺术的倡导活动,与前辈同僚在一起,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思潮的骨干力量。1931 她协助蔡元培组织“中国艺术协会”。1934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潘玉良积极捐赠自己的玉 雕像作品来支持绥远军民,田汉先生对此高度撰文评价潘玉良。她同时还多次参加美术界的 义卖活动,并多次发表讲话,谴责一些“知名人士”远离现实,话多画少。 [10]潘玉良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义卖,将所得款项全数捐给绥远军民,田汉先生对此高度撰文评价潘玉良。 回国十年里,她的爱小家,爱大国的情感在他的画中表现的淋漓精致。(这也与潘玉良晚期 想回到祖国,却始终抱憾的这种情感相吻合,潘玉良晚期的作品中注重体现这一爱国之情。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相关文档

热度:
页数:12
热度:
页数:15
热度:
页数:19
热度:
页数:48
热度:
页数:16
热度:
页数:15
热度:
页数:43
热度:
页数:60
热度:
页数:5
热度:
页数:35
热度:
页数:14
热度:
页数:7
网站地图